牛筋腰带是什么材质?制作技艺介绍

akfenrir 阅读:427 2022-11-24 19:14:32 评论:0

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

牛筋腰带,源于清朝乾隆年间,相传1743年,乾隆皇帝南巡至东昌府,当地官员将牛筋腰带呈献给乾隆皇帝,乾隆皇帝细观,其腰带呈漆黑或深棕色调,坚实硬挺,典雅大方,堪称民间极品,因此牛筋腰带又名乾隆带。从此,牛筋腰带便在京城皇室贵族中流行。该产品选用鲁西优质黄牛皮、牛筋为原料,经过浸泡、净皮、刀割成线、手工纺织、挤压整形、手工着色等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。其花样繁多,有“单鱼鳞”“双鱼鳞”“菊花”“一条龙”“金钱花”“五带龙”等数十个品种。牛筋腰带具有清凉透气、束腰健身的独特效能和疏密相间、制作精美、古朴典雅的外观式样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、丰厚的文化底蕴,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,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几十年来,其第四代传人郑怀仁、张庆洪和第五代传人梁成贵、邹福智、张元杰等人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,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特别是对着色工艺进行了改进,增强色彩的附着力和耐磨性,提高了产品的内在品质,生产工艺和部分花型获得了国家专利。产品现已远销北京、上海、石家庄等大城市,及港澳和东南亚地区。创造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
摘自《聊城文化遗产大观》

牛筋腰带技艺传承人常进校园收徒

在东昌府区凤凰工业园张飞村,梁成贵、邹福智、张元杰等几家人坚守着老辈子的传统制作技艺,用牛皮、牛筋作原料制作成精致的牛筋腰带,成为聊城的一大特产。4月5日,牛筋腰带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元杰告诉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,3位第五代传承人经过耐心传授,已经有六七个徒弟能掌握牛筋腰带的全套制作技艺。近年来,他时常进校园传授牛筋腰带制作技艺,力争让这个老手艺传承绵延不绝。

牛筋腰带制作工序非常复杂

现对腰带着色进行重点改进

牛筋腰带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。牛筋腰带原料干牛皮、牛筋非常硬,在制作前,须用水把牛筋泡软,然后再用刮刀、刮板、牛革刀、整型机等设备将牛皮、牛筋割成长条或长丝,然后不断蘸水软化牛皮、牛筋,以便进行手工编织。张元杰小时候经常看到自家和村里人坐在一个半人多深的地窖,利用潮湿的环境编制腰带。

张元杰表示,以前的牛筋腰带不仅硬邦邦,而且还容易脱色。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,他对牛筋腰带制作技艺进行了重点改进。将腰带的原材料进行了机械揉搓,同时加入了软化剂,这样制作出来的腰带柔软、有韧性,手感也好多了。其实,牛筋腰带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是上漆。以前上漆工艺不完善,漆只是附着在腰带的表面上,腰带长时间使用会有不同程度地脱色,这会给人的错觉是腰带的质量不太好。近年来,他用色素代替了漆用做颜料,将色素渗透到牛皮、牛筋里面,现在腰带的着色非常牢固,也不脱色了。现在制作出来的牛筋腰带不但柔软,而且不掉色,堪称上乘佳品。

牛筋腰带曾被称为“乾隆带”

抗战时送给范筑先守城将士

据张飞村的老人讲,牛筋腰带,又名凉带。邓园村的一位老艺人首创了牛筋腰带后,周围村庄的不少人都跟随这名老艺人学会了制作技艺。1743年,乾隆皇帝来到东昌府光岳楼登楼吟诗时,当地百姓把特意制作的牛筋腰带作为贡品献给了乾隆,乾隆见到花纹细腻、色泽美观的牛筋腰带后,很是高兴,当场称赞这是东昌民间之精品。随后,乾隆把牛筋腰带作为珍品,赏赐给当时的朝廷重臣,当时的朝廷官员都以佩戴这种腰带而感到荣耀,民间遂将这种腰带称为“乾隆带”。

张元杰说,他小时候就经常听家里老人说,抗日战争时期,聊城老百姓支持范筑先的部队保家卫国,大家自发给军人送干粮、运装备。当时物资匮乏,守卫聊城的将士连一个正经的武装带都没有,有的用布条当腰带,有的用草绳子往腰里一系,就成了腰带。看到这种情况后,张飞村的百姓随即给军人们送去了用牛筋编的特制腰带。将士接到村民们送的腰带后,都高兴不已,表示要和日军血战到底,以不辜负父老乡亲的厚爱。

第五代传承人有徒弟六七人

为传承这项技艺经常进校园

目前,邹福智是牛筋腰带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,而梁成贵、张元杰则是牛筋腰带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。张元杰的父亲是割牛皮、牛筋的能手,而母亲是编织腰带的巧手。张元杰小时候就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,学会了牛筋腰带的制作技艺。大学毕业后,张元杰做过教师、当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。2003年,掌握牛筋腰带制作技艺的张元杰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技艺创新。年愈知命之年的张元杰现在已经教会史言昌、宋海霞小两口全套的牛筋腰带制作技艺。而梁成贵、邹福智也教了几位徒弟。现在3位传承人的六七位徒弟都能独当一面。

近年来,张元杰作为牛筋腰带制作技艺传承人先后到水城小学、李海务街道中学、许营镇中学、东阿实验小学、茌平区博平镇中学、聊城特殊教育学校等,开展非遗技艺进校园,向中小学生们传承培训牛筋腰带制作技艺的制作方法,以增加孩子们对聊城传统技艺的认识,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。

“牛筋腰带传承的前景,既有机遇还有挑战。”张元杰说,所谓挑战和瓶颈是,年轻人感到这项技艺非常复杂,很磨人,不愿从事这项技艺挣那几个钱,还不如打工挣钱快,更不把它当作补贴家用的主要来源。其实,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张飞村很多制作这种腰带的家庭作坊,都开始改做其他行业,牛筋腰带的制作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。所谓机遇就是,目前,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,传承人也都想方设法进行技艺传承。相信,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牛筋腰带制作技艺传承会越来越好。

标签:牛筋腰带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