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原料新闻 正文内容

顶针是什么?顶针材料材质介绍

akfenrir 2022-12-01 19:44:38 原料新闻 1064

顶针记忆

小时候,每当自己的衣服破了,就脱了扔到奶奶家,因为奶奶总会拿出自己的手工盒,不一会就给我补好了。奶奶的手工盒里面什么都有,有剪刀,有针线,还有鞋垫子,还有顶针。以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,总以为是戒指呢,有金黄色的,有银白色的,非常好看。

以至于后来有一天,我偷偷把戒指戴在手上出去给小伙伴炫耀了好久,回家后被奶奶一顿臭骂,那可是奶奶缝衣服做针线活必须戴的东西。尤其是给我做鞋的时候,鞋底非常厚,单单靠着手指很难把针引过去。

这也是我在后来才知道,原来顶针有这么大的作用,在穿针引线的时候,可以轻松把针推出去,也是避免奶奶的手指受伤的东西,怪不得我被奶奶责怪,后来奶奶把顶针传给了我的母亲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母亲也很少再做针线活了。

这顶针也就永远被封存在了手工盒里,在以前,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这样的小东西,因为那是女人们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,我们小时候穿的鞋子衣服,没有它还真的办不好呢!虽然这种东西已经不常见了,但是依然记忆犹新。

顶针释义

顶针又被称为“顶真”,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缝纫用品,在大多旧时农村较为常见。顶针一般用铁或者铜制成,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坑,坑的大小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针头大小。

在老一辈的印象中,顶针常常还被叫做“推针”等,之所以用推字,和其作用有关。顶针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把针往出顶,比如针插在较为厚的鞋底内,单单用手很难把针顶出去,这时候顶针就有了大作用。

用顶针顶住针的尾部,可以轻松把针推出去,而且不会对手造成伤害,在以前的妇女缝衣服的时候,顶针是不可缺少的。还有人叫做“指套”,其实都是根据其作用命名的。

顶针历史

在我国近代,顶针就已经出现,上世纪作家欧阳山在《高干大》中有描写:这个问高干大要袜子,那个问高干大要顶针。

世界上最早关于顶针的记录是在西方,罗马庞贝城中就出土了顶针,其材质是青铜,现在被存放在英国的博物馆,我们可以推测,我国顶针的出现已经是在冶金技术以后。

做成这种较为完善的顶针是需要一定的冶金技术,而且在最早的顶针应用于缝纫中,是被当作戒指来戴的。直到人们发现,手上戴着一个戒指可以起到“推针”的作用,这种“戒指”便流传在了缝纫中。

后来慢慢改进,戒指专门打上小凹槽,固定针的底端,这样一来,专业的“顶针”才出现。

在我们很多车间修车的时候,有大号的顶针,其实和缝纫中的顶针作用大同小异,都是用来“顶针”。

纳鞋“三宝”

在我国旧时的农村,人们所穿的鞋往往都是用布做的,鞋底也是用布一层层堆起来的,直到后来出现了胶底。

在这之前,做鞋被称为“纳鞋”,除了顶针,还有两件物件,被称为了“纳鞋三宝”。那就是麻绳和针锥。

麻绳自然就是用来连接鞋底和鞋帮子的绳子,以前没有尼龙绳,主要的绳子就是麻绳,所以麻绳成为了女人们纳鞋的主要工具,而且很长很长,就算是断了,也能转几个圈连接上。所以麻绳的作用不容小觑。它的来源就是我们种的农作物“麻”,表皮可以在干了以后撕下来绕成线做成麻绳。

关于针锥,在近代剧本《送梳子儿》中,就有描写:使锥子儿,戴顶针儿,老太太早就花了眼,又戴上老花眼镜子儿。这里所说的锥就是针锥。

针锥在纳鞋中也是重要的工具,其结构和猫舌上的倒刺一样,用的时候先用针锥穿过鞋底,然后把麻绳挂在钩子上,顺手扯过来,在没有其他工具之前,针锥被古代的妇女传承了几十年之久。后来随着胶底的出现,这种针锥依然可以使用,用针锥可以也轻松穿过胶底。

顶针和母爱

西游记中,唐僧和行者遇见猛虎,行者一棒打死,随后唐僧借来针线,为行者缝制了一张虎皮,行者高兴不已,师徒情谊更深一层。从影视剧中,可以看出,在古代这种针线活对于寻常人家已经是家常便饭。

一提到针线缝衣,人们都会想起来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古诗:慈母手中线,游戏身上衣。儿子临行之前,母亲熬夜为孩子缝制衣服。

在古代,居家的女人都会有一个专门放置针线的匣子,戴着顶针,拿着银针,眼虽花却还在尽力穿针,孟郊想到母亲的针线匣子,不由得吟出了这首千古名句,表达了现实生活中,平凡而伟大的母爱。

这首诗对后代的诗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,史骐生曾写道:父书空满筐,母线萦我襦。彭桂也有诗:向来多少泪,都染手缝衣。可见,母亲给孩子缝制的衣服,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温暖的。

顶针传承

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,各种各样的衣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,并且大多数都是批量生产的,手工衣服也越来越少了,这缝纫机和顶针更是消失在了大家视野中。以前的衣服破了,家里都会用针线缝补,现在很多人直接扔掉买新的。

或者现在有很多布贴,贴一下就把补丁补好了,而且还是那样有新意,所以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让顶针这种古老的缝制工具消失,也是必然的结果。

不管社会如何发展,每一个顶针都包含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,在夜晚昏黄的灯下,母亲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,给孩子缝补衣裳,当孩子远去他乡,母亲又那么的恋恋不舍,可能这就是“慈母手中线”那般言不尽的母爱吧。

该文章内容由网友投稿上传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