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十大盔甲排名-古代防御最好的铠甲-历代著名战甲盘点

访客 阅读:8 2024-04-24 16:25:01 评论:0
中国古代十大铠甲名单如下:山文甲、棉甲、步人甲、明光铠、铁罗圈甲、甲骑具装、盆领铁甲、两裆铠、筩袖铠、紫花罩甲,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。

中国古代十大铠甲

1.山文甲

山文甲,是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,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、宋至明。因其甲片形状如汉字的“山”字而得名,其札法十分独特,为“错札法”,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。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,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,不需一缕丝线。

2.棉甲

棉甲是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,用以护身。它是一种在棉布之间装有铁片的布面甲,最早出现在元代,盛行于明清,尤其以清朝八旗棉甲为代表。棉甲制作容易,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,方便大批量生产,而且重量轻,有较好的防寒保暖效果,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,堪称早期火器的克星。

3.步人甲

步人甲是宋朝步兵用的重型铠甲,其防御力非常出色,可硬刚骑兵的存在,是在辽金铁骑下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的重要装备。此甲的特点就是将一个士兵从头到脚全身都用盔甲包裹起来,全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,一般重量达58宋斤(1宋斤等于1.2市斤)以上,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,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。为此到后来皇帝亲自赐命,规定步兵铠甲以58宋斤为限。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,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。

4.明光铠

明光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铠甲,泛指甲片已抛光,十分光亮的铠甲。其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曹植所做《先帝赐臣铠表》,到唐朝时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,是唐朝十三甲之首。此铠甲拥有超强的防护性能,前后都有以铜铁等金属制成的圆护,这种圆护被打磨的非常光滑,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,因而得名“明光铠”。不过明光铠太重,一套36公斤,只适合精锐骑兵穿戴。

5.铁罗圈甲

铁罗圈甲是在元蒙时期非常有名的铠甲,其内层和原始的罗圈甲一样用牛皮制成,外层则被改为铁网甲或类似于扎甲的铁片,箭不能穿透,制作极为精巧。

6.甲骑具装

甲骑具装即人甲和马甲的合称,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装具,历史上有名的铁浮屠就属于甲骑具装,具有出色的防护性和震慑力。在世界上最早的甲骑具装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伊朗中亚地区,此后,其影响力向四周区域辐射。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甲骑具装最辉煌的时代;唐以后,甲具重骑兵因机动性问题,逐渐被马不披甲的轻骑兵所取代;直到金人的铁浮图被岳飞的长刀大斧杀破之后,具装甲骑便从中国历史中逐渐消失了。

7.盆领铁甲

铁盆领始行于汉朝,流行于三国、魏晋时期,因其在铁甲的衣领上配有铁盆形制的一圈”领子“而得名。这类盔甲的防御力可以说是极佳,有效保护了人体最柔软致命部位的脖子不被斩首,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作用。

8.两裆铠

两裆铠,又名“裲裆”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铠甲,其材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。整个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,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,长度延伸至腹部,下摆为弯月形、荷叶形甲片,用以保护小腹,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。为了防止金属甲片磨损肌肤,武士在穿着两裆铠时,里面还常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。

9.筩袖铠

筩袖铠,也称“筒袖铠”,是三国后期流行的护身铠甲,相传为诸葛亮所创,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,又称“诸葛亮筩袖铠”。它的特点是以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筒状的身甲,前后连属,并在肩部装有护肩的筒袖,所以被称为“筒袖铠”。筩袖铠的制作材料特别讲究,可能是将薄钢片反复折迭锻打做出的坚轫百炼钢钢片,大幅增加了铠甲的防护力,此外骑兵专用的筩袖铠还附有腿裙,可以保护骑兵的腿部。

10.紫花罩甲

紫花罩甲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研发的一种铠甲,不仅有出色的防护性能,而且整体甲形比较好看。其铁盔形制沿袭了元制,盔顶插不同颜色小旗和翎羽,可能是起标识区分级别及不同部队的作用。据传这套甲胄一经上市,立刻受到百姓们的欢迎,纷纷按照甲形仿制布面罩衣。后来明武宗颁布诏令,禁止普通军民穿紫花罩甲,除皇家使用的颜色以外其他颜色则随便使用。
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