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博物馆十大文物-洛阳博物馆必看展品-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

访客 阅读:8 2024-04-24 15:40:01 评论:0
洛阳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:西周兽面纹铜方鼎、唐三彩黑釉马、曹魏白玉杯、东汉石辟邪、北魏泥塑佛面像、商代母鼓铜方罍、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、商代子申父己铜鼎、清代金丝楠木塔、汉魏正始石经,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。

洛阳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

1.西周兽面纹铜方鼎

西周兽面纹铜方鼎,又称为“洛阳鼎”,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7年出土于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。此鼎高36cm,长33cm,口宽25cm;方腹,双立耳,四柱足,通体云雷纹,腹部正中和腿的上部铸有粗眉大眼的饕餮纹,四角和每面正中都有突出的扉棱。目前出土的西周方鼎数量很少,这件西周兽面纹鼎不仅体形较大,而且纹饰精美,是西周青铜鼎的杰出代表。而且这件铜方鼎几乎已经成为了洛阳这座城市的logo,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形象。

2.唐三彩黑釉马

三彩黑釉马,唐代文物,1981年出土于洛阳安菩夫妇墓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黑釉马是罕见的唐三彩黑釉器物,为文献中“龙种神驹,四蹄踏雪”的艺术再现。这尊堪称艺术珍品的三彩黑釉马,高73厘米,长84厘米;全身黑色,唯马面、鬃尾和四蹄为白色,鞍鞯为绿、黄、白三色相间,四蹄奋飞,神态异常灵动,生动描绘了唐代盛行的骑射运动。这样的三彩黑釉马目前国内仅出土两尊,且全部出自洛阳,一尊留在了洛阳博物馆,一尊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
3.曹魏白玉杯

白玉杯,曹魏时期的饮酒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56年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墓出土,现为最受关注、最受喜爱的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一。它采用名贵和田美玉琢制而成,圆体造型,筒身直腹,圆饼型高足,通体光素无纹。虽没有任何装饰,却给人强烈的美在天然的感受,体现出魏晋时期追求自然之美的风格。曹魏白玉杯虽然体量较小,却光彩照人,堪称玲珑,其以完美无瑕的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4.东汉石辟邪

东汉石辟邪,东汉遗物,1955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孙旗屯。它通高1.9米,身长2.97米,重达8吨,用一块完整的汉代青石雕刻而成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这尊石辟邪身生双翼,形似狮虎,威风凛凛,虽然距今已有2000余年,但是依旧能让人瞬间感受到汉代的威武霸气。其不仅是东汉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,也是中原地区最大最美的一件石辟邪,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。

5.北魏泥塑佛面像

北魏泥塑佛面像,1979年出土于洛阳偃师龙虎滩村北魏永宁寺塔基之中,残高24.5厘米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佛像面部丰腴,鼻梁挺直,嘴角微微上翘,虽为几块粘对而成,但其雍容华贵、气宇轩昂的神情至今光彩照人,因而被誉为“东方的蒙娜丽莎”,也被称为“洛阳的微笑”。这件残缺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,把佛的慈祥、仁厚表现得淋漓尽致,堪称是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造像的经典之作。

6.商代母鼓铜方罍

母鼓方罍,商代青铜器,通高50,肩宽33厘米,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,因铭文得名“母鼓”,是鼓国女子嫁给母氏男子的媵器,现收藏在洛阳博物馆。这件文物名字的第二个字其实是“上鼓下女”,应该是墓主人的名字,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字了,故通称“鼓”。这件铜方罍造型瑰丽凝重,形体硕大,结构复杂,纹饰繁缛,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。它既反映出中国商代发达的酒文化,也体现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艺。

7.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

彩绘陶牵手女俑,北魏时期文物,出土于河南洛阳宜阳县马窑村杨机墓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此文物造型独特,由两个相同的女性组成,二人梳双髻,饰花钿,红腮朱唇,眉清目秀;两手相牵并肩站立状,具是言笑晏晏。她们身穿红色上衣,下着宽大的喇叭形长裤,系着腰带,一手相牵,另一手叉腰,非常生动。

8.商代子申父己铜鼎

子申父己铜鼎,商代青铜器,1958年出土于洛阳伊川县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这件铜鼎因内壁刻有“子申父己”四字铭文故而得名。子为商朝王族的姓氏,据文献记载,这件铜鼎是“申”为他的父“己”所制的铜鼎。此鼎身饰以蝉纹及斜角云纹,三只扁形足上饰有统一的玄鸟纹。该铜鼎纹饰精美,铸造工艺精良,铭文清晰,色泽漆黑,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,是商代晚期的典型器物之一。

9.清代金丝楠木塔

金丝楠木塔,造于清代初期,原本一直放在北京故宫的慈宁宫大佛堂里,是乾隆皇帝给他的母亲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(贵妃甄嬛的原型)七十大寿的礼物,现藏于洛阳博物馆。木塔周身深棕色,高约6米,重量近4吨,八面三级重檐,周身有304个佛龛,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。除铜雕菩萨外,其它部位均为金丝楠木。金丝楠木历来就是木料中的极品,价格贵比黄金。整个佛塔雕刻手法多种多样,都是榫卯工艺,不用一颗铁钉子,可称得上佛教艺术之瑰宝。

10.汉魏正始石经

《正始石经》又称《三体石经》,刻于公元241年(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),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,1922年出土于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大郊村(今太学村),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。《正始石经》残碑刻有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和部分《左传》,用古文、篆、隶三种不同字体刻写而成,在我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